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

大众网
全媒体
矩   阵

扫描有惊喜!

  • 海报新闻

  • 大众网官方微信

  • 大众网官方微博

  •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

  • 大众海蓝

  • 大众网论坛

  • 山东手机报

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:

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

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

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

首页 >2022专题汇总 >盐碱地综合利用国际大会 >融媒报道

走在前 开新局丨变废为宝 河口区蹚出盐碱地综合利用新路子

2022

/ 08/24
来源:

大众网

作者:

李江峰

手机查看

  大众网·海报新闻记者 李梦雨 见习记者 薛成琳 东营报道

  近日,在河口区河口街道山东合悦“鸣翠人家”百合全产业链项目现场,首批百合种球已经含苞待放。该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培育耐盐碱百合种苗20亿株,发展盐碱地大田百合10万亩,年产鲜百合10万吨,计划利用2至3年时间,培育耐盐碱百合新品种2至3个,达到含盐量在4‰到5‰的土地上亩产800公斤鲜百合。

  河口区地处黄河下游退海之地,河口区农用地175.58万亩,其中耕地面积64.87万亩,耕地中不同程度的盐碱地占比达到88.79%。长期以来,盐碱化的土地严重制约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的提高。怎样“变废为宝”、让盐碱地变良田?河口区用种子和土地“双适应”的模式破解了盐碱地增效难题。

  一直以来,河口区普遍采用淡水泡田压碱等传统模式治理改良盐碱地,工程量大、耗水量高,容易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。为此,河口区与中科院、中国农业大学、山东省科学院等高校院所深度合作,集成国内外盐碱地改良技术,探索以灌排分开、暗管排盐为基础,以提高土壤有机质、孔隙率和微生物群落为根本,以选育耐盐植物为目标的盐碱地治理改良新模式。

  针对河口区土壤有机质低、土壤结构差等问题,河口区争取并实施了国家级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,充分利用河口区每年100万吨畜禽粪污,探索建立以沼渣、畜禽粪便、耐盐复合微生物菌剂为主的土壤质量提升综合技术,年粪肥还田面积10万亩以上。

  截至目前,越来越多的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在河口这片盐碱地上开花结果。目前,河口区正在实施总投资5000万元的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项目,统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,通过2年努力,打造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治理示范样板。

  此外,河口区发挥农村“三变”改革引领作用。充分挖潜整合农村资源,依托“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的模式,组织、发动群众将零散的土地、劳动力、资产资源入股村股份经济合作社,抱团参与市场经营活动,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的规模化、机械化、产业化、标准化、品牌化经营,实现村集体经济、农民收入“双增收”,努力建设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示范区。

责任编辑:丰丽莎

相关推荐 换一换